说实话,今天懒洋洋的上午,我一直在计划着今天要完成的事。
我一定要在今天去支持《我来自纽约》这部电影。
原本想说找不到伴,我想要一个人去看,怎知道还是问到了要陪同观看的同学。
在两天内读完这本小说,而且当我说我读到落泪的时候朋友都给我惊讶的反应。
可能我属于过度感性中人。
小说虽语法简单,缓缓的文字铺成,却足以吸引我不想停下阅读。
听说电影制作费属低成本,我就做了这心理准备,不要期望太美好的画面,同时也知道自己很大可能会落泪。
这也是我第一次,先阅读了小说再看电影,所以还是有些想象画面,有些小期待。
我的确是个容易被感动的人,我哭得好惨。
前半段因为职业病的关系,我一直联想小说画面与电影感。
后来,我看得入神了。
整后大半段,我都一直让眼泪滑满脸颊。
我不敢抽泣,我第一次在电影院如此内心激动,我怕我无法控制自己,在电影院哭得稀里哗啦。
我不想一一去分析这部电影的点点滴滴,我不想打扰这部戏带给我有笑有泪的一种美好感动。
轻描淡写带过技术上的看法吧:
拍摄手法还不错,有几个镜头的拍摄手法我蛮喜欢的,例如 bird eye view 。画面并没我想象的低质,虽然有些片段看得出不 conty ,还有 CG 的画面不真实,但整体美感,是存在的。
音乐、歌曲的运用,固然办了很重要的角色,对我很有影响力的催泪剂。
每一首歌播放,我就哭一次。
我想分享更多的是,故事。
我看到坐在一旁的长辈也哭得稀里哗啦的。
尤其有一个情节,阿宝对父母剖白,他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他宁愿不要所有,只求父母多一点的陪伴,还有夫妻之间的感情融洽。
还有当 Sarah 要飞往纽约,四个小朋友相拥而泣好久好久,让我怀念小时候,我对友情也抱有着同样的纯真。
看似简单的描写,可是却展现了生活中的小细节、小变化,其实都在牵动着每一个人的情绪及想法。生活上很多时候的冲突,其实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沟通。
要把内心话说出来并不简单,尤其面对我们最亲近的家人,我们越难说出口,但一旦做到了,什么事情都变得简单了。
走出戏院我的眼睛因为哭了好久的关系,觉得好累。
然后一整天,我觉得我抽离不了心里某种情绪。
我一直想要哭,所以听歌的时候,尤其林俊杰的歌,然后哭了。
哭完了,休息好了,又哭了。
我想不到我要做些什么,我想颓废、我想堕落。
这一篇原本应该写作影评的文章,我却迟迟不知该从何敲字。
继续哭,继续写出内心的话。
我看回脸书上的照片,回忆里有甜有苦。
眼泪也就跟着,有苦有甜。
家人一直是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好多时候无力撑下去的时候,只要想起家人,我就知道我没有理由放弃生命放弃生活。
Family is like stars, not always seen, but forever there.
看到家人每个笑逐颜开的表情,是我一生最满足的事。
朋友,来的来,走的走。曾经最知心,现在也不过如此不是吗。我还是很感谢曾经陪我度过好多低潮的几位,包括我曾经最信任却也伤我至深的那一位,都过去了,谢谢你带给我曾经的美好。
而现在,仍在身边,或不在身边但友情仍不退减的,谢谢你们,好希望我们的友谊就这样一直到永远。
因为重新认识新朋友、重新接受新朋友、重新适应新朋友,对我来说已是件吃力的事。
四年前的照片,有我,有他。大家祝福的留言,如今再看已是截然不同的感觉了。是讽刺,是可笑,是单纯,是像想得太美好,是好气又好笑的回忆,是我曾经单纯地相信爱情可以永恒。到底,有什么让我不断回想起的,我都说不上来。纵使几年后的今天,每每不知情的人问起,我的心仍会抽一下,但我不知道我的心还痛不痛。不爱你,不恨你,但总有那么丁点……熟悉的喜欢,参杂如今的厌恶。你很容易再爱,我是你的第一个,你是我的第二个也是目前的最后一个,但四年后的今天你已拥着你的第四个。我不是没人爱,而是,我不爱了,正确的说不是不爱,而是害怕爱、不敢爱所以不想再爱了。
我只想哭。我想哭上一整夜。
我好变态。
我需要更多时间抽离。
*或许最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在这两年里,曾让我动摇的人。但他好难接近,我也不敢尝试接近。我不主动,我不可能主动。就让我们继续当认识的陌生人吧。祝福他也祝福自己,早日解放两颗封闭的心。
《我来自纽约》结合了科技年代的利与弊、传统及前卫的思维、家人间难言喻的爱、童真及友情的真挚、左邻右舍的同心同气、小家园的朴素风情,当然也描述了一个人面对爱情变质的无力感及价值观。
我极力推荐,这部意义非凡、写实不做作的本地电影。
抽离之后,我会好好的。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写实人生♥.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写实人生♥. Show all posts
Monday, 28 March 2016
Saturday, 3 October 2015
十年的你
距離上一次看書看到揪心、流淚,是多久以前的事?
《十年的你》,最後一章,我哭了。
我被遺忘,被妳遺忘,遺忘在一條名叫傷慟的路上。
那遠到看不見邊際的盡頭,妳可在那個地方?
我問過神,問過鬼,問過佛祖,問過菩薩,
妳到底在哪一場夢裡面,而那場夢何時與我共枕同床?
我成天成夜,聽著時間的呼吸,用哭白了的髮,寫寂寞的詩。
我把傷眸當硯,我把血淚當墨,我的靈魂是我的紙,我的身體便是信封。
我該寄往何處予妳?而你又該何回我?
是不是你也在那條叫座傷慟的路上,如果是,我是否也該把你遺忘?
但怎麼遺忘也長,傷慟也長,告訴我哪兒是短,我便哪兒往。
溫暖的清晨同樣,溫暖的西暮同樣,搖椅上的我同樣,而我冷冷地望。
別要我頂著熱情欣賞,我已失去熱情的光。
妳說我詩裡總有看不完的惆悵,像濃黯的霧那般地茫,
我裹著兩人份的被單,作著一個人的夢,
詩難不愁悵,人難不拾殤。
我低聲地問,那在遠方的妳啊。
如果我寫一首詩給十年後的妳,妳將在哪兒讀它?
----藤井樹
一生中,我們愛過好幾個人。
有人說,初戀懵懂,第二段刻骨,第三段就永久。
並不然。
你可以最愛其中一位,而“最愛”的定義,是你真的付出了許多,只為看見他/她的一個笑容。
你可以包容他/她的所有任性,。
累嗎?這是其次,因爲你並不想失去他/她。
然而失去的時候,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恨。
最後回頭一看,你想再續戀情的,已經不再是你最深愛過的那一位。
或許,最平淡,甚至傷害你最深的那一位,一直守護著你。
就算幾個十年以後,他/她對你的心,依然不變。
“昨天晚上,我需要你。
前天晚上也是,大前天晚上也是,大大前天晚上也是。
可是,你只剩下一個電子郵件信箱位址,幾個英文字母,幾個點,一個@。
這是一道一萬四千公里的傷口,從飛機起飛的那一瞬間就開始被撕開。
我和你,這道傷口,就算花十年的時間,也不補回來了。”
——十年前,尼爾收到田雅容的信
“昨天晚上,我需要你。
前天晚上也是,大前天晚上也是,大大前天晚上也是。
可是,你只剩下一個電子郵件信箱位址,幾個英文字母,幾個點,一個@。
這是一道一萬四千公里的傷口,從飛機起飛的那一瞬間就開始被撕開。
我希望十年後,我們會在第一次相遇的地方,把這道傷口補起來,用我們的愛。”
——十年前,田雅容寫給十年后的尼爾的信
“I was not your woman, I was not your friend, but you gave me something to remember......
We weren't meant to be, at least not in this life time, but you gave me something to remember.
I hear you still say, love yourself.”
——Madonna
我突然想起陳奕迅的《十年》。
十年之前 我不認識你
你不屬於我 我們還是一樣
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
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
十年之後 我們是朋友
還可以問候 只是那種溫柔
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
情人最後難免淪為朋友
你不屬於我 我們還是一樣
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
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
十年之後 我們是朋友
還可以問候 只是那種溫柔
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
情人最後難免淪為朋友
Sunday, 12 October 2014
致 那些事與願違的愛情
從來不知道這本書籍的存在,更對這位作者零認知。
那當初又是什麽理由促使我買下這本書,原因只有一個:作者是陶晶瑩的簽約作者。
説來都感到慚愧,閲讀的速度變慢了,這次竟然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把整本書讀完。
閲讀真的是一種修養,闊別久違的閲讀習慣,此後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閲讀效率。
相信我,這是一本我推介的好書。
爲什麽我會用長時間才把書看完,原因很簡單,這本書無壓力。
我的意思是,看這本書需要心平氣和,在輕鬆自然的心態下才能遊刃有餘。
再加上我是屬於那種一定要完全了解並吸收文字裏的含義才能安心繼續閲讀的讀者。
其實在假期的時候我已經讀了一半,可是爲了細細咀嚼並回味作者的寫作,開學的時候我決定重讀這本書。
剛失戀的人、正在療情傷的人、等待愛情的人、戀情搖搖欲墜的人,這本書絕對值得你坐下點杯咖啡,然後坐上一整天用心品嘗裏頭亦優美亦口無遮攔的文字。
沒有很華麗的文字包裝,沒有很精彩的虛擬故事情節,整本書包含的是我們想、不想、有心無力、或無能爲力面對的現實愛情,同時間裝載著的是我們對愛情的渴望與絕望。
對我而言,好書的定義,除了要有一定的寫作水準,重要的是書的内容是否會給讀者帶來啓發。
至於這本書,令我愛不釋手的原因,除了一篇又一篇散文寫作手法的篇章,感覺真實踏實,重點是它重拾我對美好愛情的憧憬,整裝我對愛情的感覺,然後不再彷徨。
我會期待愛情。
可是在真愛蒞臨之前,我會好好愛自己,也會盡情享受我的單身生活。
那當初又是什麽理由促使我買下這本書,原因只有一個:作者是陶晶瑩的簽約作者。
説來都感到慚愧,閲讀的速度變慢了,這次竟然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把整本書讀完。
閲讀真的是一種修養,闊別久違的閲讀習慣,此後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閲讀效率。
相信我,這是一本我推介的好書。
爲什麽我會用長時間才把書看完,原因很簡單,這本書無壓力。
我的意思是,看這本書需要心平氣和,在輕鬆自然的心態下才能遊刃有餘。
再加上我是屬於那種一定要完全了解並吸收文字裏的含義才能安心繼續閲讀的讀者。
其實在假期的時候我已經讀了一半,可是爲了細細咀嚼並回味作者的寫作,開學的時候我決定重讀這本書。
剛失戀的人、正在療情傷的人、等待愛情的人、戀情搖搖欲墜的人,這本書絕對值得你坐下點杯咖啡,然後坐上一整天用心品嘗裏頭亦優美亦口無遮攔的文字。
沒有很華麗的文字包裝,沒有很精彩的虛擬故事情節,整本書包含的是我們想、不想、有心無力、或無能爲力面對的現實愛情,同時間裝載著的是我們對愛情的渴望與絕望。
對我而言,好書的定義,除了要有一定的寫作水準,重要的是書的内容是否會給讀者帶來啓發。
至於這本書,令我愛不釋手的原因,除了一篇又一篇散文寫作手法的篇章,感覺真實踏實,重點是它重拾我對美好愛情的憧憬,整裝我對愛情的感覺,然後不再彷徨。
我會期待愛情。
可是在真愛蒞臨之前,我會好好愛自己,也會盡情享受我的單身生活。
“或許,我們過往拿到的愛情劇本,都與内心的冀望背道而馳。
愛情來了,愛情走了,我們終于明白,放手也是一種成全。傷痕,總有功成身退的時候。
有天,我們終將感謝那些事與願違。”
“回憶就像螞蟻般咬心,
愛情也向來不是黑白分明。
曾經的迷惘,猶如晨閒的濃霧,
因爲遠方升起的一道曙光,輪廓逐漸清晰。
若能平靜以對那段無疾而終的戀情,
一定就能遇見微笑的明天。
讓我們朝著幸福的彼岸優雅前行,
然後,轉身對那些事與願違的愛情說聲謝謝。”
——阿飛/鍾文飛·文
《致 那些事與願違的愛情》
Subscribe to:
Posts (Atom)